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2019年民政业务工作巡礼之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信息化篇
来源: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信息化处   发布日期:2020-03-22 09:00   访问量:

推动民政服务搭上“快速列车”

一、进一步健全信息化及信用工作管理体制

为做好机构改革后局信息化建设和信用工作,调整成立了“全市民政大数据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局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工作规则,将信息化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民政“一把手”工程。根据市电子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局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规范民政系统信息化项目立项、建设、验收等各环节管理。加强对民政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同配合,依法依规推进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等领域民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认真完成民政数据分中心二期项目建设

根据全市电子政务架构治理及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有关要求,进一步梳理民政数据资源、建设统一应用支撑平台,推动系统上云及应用上云。将各类业务系统整合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民政“大系统”。对原有OA办公进行升级改造,新增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公务员日常考核和救助安置人员身份识别、“互联网+救助监督”等功能模块,同步启用局移动APP办公平台并完善“苏州民政”微信服务号,提高民政服务效率。

根据民政部《“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积极探索苏州“互联网+民政服务”新模式,认真做好寻亲、殡葬、低保、养老等领域“互联网+”服务工作,为各级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同时,为144名身份不明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寻找到家庭,取得了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相关成果被《中国社会报》宣传报道。根据全市大数据建设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市人口库、法人库、信用库、证照库及市智慧监察平台中社会组织、婚姻、殡葬、低保等民政信息共享服务工作。

三、扎实推进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处室合并后,认真学习贯彻《江苏省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积极开展核对工作调研,召开全市核对工作座谈会,虚心学习上海及其它兄弟城市核对工作经验。结合主题教育,深入有关街道及社区充分了解基层核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因机构改革、搬迁等原因,导致的公积金、工商、交通、国土等部门数据无法反馈问题。积极协调市人社、房产等部门,将相关数据共享及市级核对平台覆盖到全大市。同时,在六期项目建设中,实现低保年度批量审核、自动脱敏复核、报表图表自动生成等功能,提高了核对工作效率。2019年截至12月底,市本级核对系统共核对40312户、83821人,检出疑似家庭4862户,占全年核对总数的12.06%。

积极对接省厅核对平台,并通过部、省联网查询,做好证券、金融、医保、司法、不动产等核查范围的拓展,最大限度减少核对工作盲区,目前银行已由30家拓展到了43家。在民政部2019年度核对工作评估中,我市名列全国地级市前矛。

四、扎实推进民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民政实际,进一步完善民政信用体系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各业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根据市“全国信用示范城市”迎检要求,进一步完善信用工作台帐资料。根据国家《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及民政部有关要求,重点抓好民政社会组织、慈善、救助、婚姻、养老服务等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同时,做好市信用库及“桂花分”建设考核所涉及民政的婚姻、社会组织、低保、殡葬等数据归集和应用工作。

五、认真做好网络安全及机关服务保障

认真抓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着力提升机关人员网络安全意识及个人信息防护技能。组织各处室、各单位与各类系统开发公司重新签订了《网络安全保密协议》以及单位和个人的《网络安全承诺书》。利用政务网将部、省视频会议系统向各直属单位延伸,并实现双向互动,提升了民政工作效率。积极配合养老服务处、社区处、市殡仪馆做好相关业务系统建设。

新处室成立后,注重加强处室人员工作责任心、主观能动性、文字写作及业务能力提升,每周定时召开处务会,跟踪工作进展,集体学习有关业务,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实施岗位A、B角色,让年轻同志在实践中不断磨炼、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