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基层扶贫巡礼 | 张家港市:聚焦兜底保障 构筑相对贫困人员救助网络
来源:张家港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0-10-17 11:17   访问量:

近年来,张家港市打破“收入门槛”和“户籍限制”,将因医疗支出等刚性支出或突发急难事件而陷入困境的支出型贫困群体(含非本市户籍新市民)、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1-2倍之间的本市户籍低收入群体作为“后扶贫时代”社会救助的重点,聚焦兜底保障,构筑相对贫困人员救助网络,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以“大数据+铁脚板”

“配合协作”促智慧主动救

乐余镇联丰村林先生2012年因收入超标退出低保,张家港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将他纳入了低收入家庭信息库。20202月,市社会救助管理平台预警,林先生有大额医疗费用支出,民政部门随即启动帮扶程序,及时给予6000元生活补贴,同时进一步走访了解到林先生家庭实际生活困难,经核实按照规定程序将林先生一家纳入了低保救助。

林先生能够得到快速救助,得益于张家港市“大数据+铁脚板”智慧主动救模式。

张家港市借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积极响应、高效精准”的智慧救助。

一是建立低收入人员信息库,直接从库中调取信息开展救助,精简救助流程,提高效率。

二是搭建社会救助管理平台,构建“因病致贫”预警模块,实现我市低收入库内人员信息与卫健、医保系统信息实时比对,对触发大病风险预警低收入人员及时开展救助。

三是整合系统内部的核对、救助、关爱系统,打通信息壁垒,以“部门协调办”和“数据来回跑”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快速办理。


利用基层社会救助力量、专业社工力量,以“铁脚板”探路主动救助。

一是组建基层主动发现工作队伍,及时发现困难对象,主动报告和救助。

二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社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主动挖掘困难对象多层次需求,利用专业方法及时“对症下药”。

三是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亲情救助和邻里互助的力量,及时发现并报告“隐形”困境对象。

以“物质+服务”

“双管齐下”促内生动力

持续完善“物质救助”

家住张家港市范庄花苑的祁女士2018年身患肺癌,为治病她前后花费了近26万元。2020811日祁女士的银行账户收到了22189.94元的救助金。再扣除报销费用、大病保险补偿金等,祁女士治病实际自负费用总共2万余元,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的影响。

祁女士收到的补贴来源于2019年底张家港市出台的《张家港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精准救助办法》文件,首批救助一共惠及5458人,共计发放1124.36万元。除此以外,张家港市也出台了《关于做好临时救助对象中的大重病患者享受医疗实时救助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将符合条件的以“大重病”或“医疗费用支出过大”等原因享受临时救助的对象纳入医疗实时救助,构筑起一道切断“因病致贫”的隔离墙。

此外,张家港市通过开展医疗费用支出型低收入家庭帮扶项目、“共享阳光”慈善助学、“安居工程”项目等,持续在生活、教育、住房等方面编织保障网。

搭建社会支持网络

阿龙(化名)在初三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后逐渐失去运动能力,十几年始终与床椅为伴,自我封闭,不愿见人和检查治疗。2019年阿龙成为张家港市第二期社会救助关爱援助项目“益直同行-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关爱服务项目”的帮扶对象。在社工的辅导和专家精心治疗下,从一开始不理解和不配合,到逐渐信任并打开心扉,主动分享心事,去医院做全面检查,,阿龙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他积极地配合治疗,希望早日能够下床行走,照顾自己和家人,今年与母亲一起吃顿年夜饭。


“益直同行-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关爱服务项目”是张家港市社会救助关爱援助项目库中的一个项目。张家港市基于全市困难对象的多维需求,梳理出4大类25小类的关爱援助项目,构建了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专业组织运营模式。2018-2019年张家港市投入334.77万元实施援助项目,有17家社会组织承接34个援助项目,通过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活动,为困难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总受益达140561人次。2020年关爱援助项目将有12个社会组织开展36个援助项目,持续释放社会救助温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