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张家港:织密救助网 夯实共富路
来源:苏州日报(引力播)   发布日期:2021-10-25 09:59   访问量:

搭建“9+1”现代社会救助框架,实现“困有所救”全覆盖;成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打造“弱有所扶”一张网;上线“互联网+慈善超市”,构建“弱有众扶”新格局……

兜牢民生底线,助力共同富裕。

作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张家港市以“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为总体思路,创新改革,数字赋能,实现政府和社会救助资源“两统筹”,不断织密社会救助服务网,让全体港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突破“困有所救”“三重门”,兜底保障全覆盖

近日,张家港市市、镇两级急难型临时救助款共计1.2万元汇到大新镇龙潭村村民顾云龙的银行卡,帮助他顺利完成脑瘤手术。让顾云龙感动的是,当地民政部门在了解他的家庭实际困难后,还主动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并给顾云龙的女儿申请了助学金。“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不但为我们一家解了燃眉之急,更让我们一家今后的生活有了保障。”顾云龙说。

因病致贫返贫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拦路虎”。为此,2019年,张家港市首创医疗费用支出型低收入家庭帮扶项目,根据低收入家庭的住院和门诊费用情况,市、镇两级分别发放1500元至6000元的生活补贴。项目实施以来,该市共为231人次发放生活补贴74.1万元。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近年来,张家港市不断改革创新,在保基本的基础上,突破收入、户籍、时效“三重门”,进一步扩展救助范围,实现“困有所救”全覆盖。

张家港将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边缘困难群体纳入低收入人员数据库,创新性制定家庭收入“因病负担”和“因学负担”费用扣减项目,推动低收入家庭资格在各救助管理部门间共享互认,该市410户低收入家庭实现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的及时覆盖。

为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张家港市综合施策帮扶困难新市民,对在张家港市工作期间,因病、因灾致困的新市民,给予本市居民同等标准的临时性救助,累计救助特困新市民520人,发放救助金193万元。该市财政每年出资200余万元,为符合条件的新市民购买意外保险,截至目前,累计理赔326例,赔付金额844.3万元。

聚焦“急难”情形,张家港市对因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或突发急难事件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开启“急诊”模式,发放最高5万元的临时救助金。2019年至今,该市临时救助997户、3026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23.72万元,其中有9户享受5万元的顶格临时救助。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张家港市民政局局长范一明说,将构建起救助面更广、兜底更有力的社会救助新格局,确保社会救助公平、精准、有温度。

织密“弱有所扶”一张网,精准救助“零时差”

近日,家住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的低保户张先生收到民政部门发放的2835元临时救助金。这距他被确诊患有结肠恶性肿瘤仅过去10多天。

张先生能够得到快速救助,得益于张家港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

救助政策的分散化、救助信息壁垒化、救助资源碎片化一直是影响社会救助效率提升的瓶颈制约。为最大化整合救助力量,实现救助服务的精准高效,张家港市创新打造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并开发、上线运行社会救助管理平台,对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民政、教育、人社、卫健、医保等救助业务主管部门的资源共享共通,形成市、镇、村三级纵向贯通协同的大救助格局。

目前,张家港市社会救助管理平台汇集17个救助相关部门44.43万条救助数据,建立救助对象“二库、二清单”,即困难群众基础信息库、援助项目库、救助政策清单和救助帮扶清单。

“打造社会救助的‘中央厨房’,变‘多门救助’为‘一门受理’。”张家港市民政局副局长马筱宇介绍,目前,张家港市社会救助体系已形成“受理申请—分办转办—追踪监督—结果反馈—信息查询”的“网端闭环”。

2020年以来,该市累计开展社会救助“一网通办”1118人,通过优化流程,办理速度均大幅提升,以低保办理为例,原来需要45天,现在线上线下均缩短至20个工作日。

此外,张家港市社会救助管理平台还增设“主动发现”模块,将13类高风险人群纳入基础信息库,信息库实时更新与监测,一旦达到预警条件,立即启动评估救助程序,实现基本生活高风险家庭预警;同时与卫健、医保部门系统对接,实时获取、自动比对本市医院大重病确诊信息和医疗费用情况,对触发预警机制的困境家庭,经区镇、村(社区)联动核实后,及时予以主动救助。

“数字赋能让救助服务由‘群众来回跑’变为‘部门协调办’,更让‘事后救助’变为‘事前介入’,实现精准救助‘零时差’。”范一明说。

链接“弱有众扶”强磁场,救助服务多元化

“多亏了‘今日张家港’云平台,让我的旅游梦得以实现。”近日,张家港残疾女孩郭秋妤收到了期待已久的礼物——一辆崭新的轮椅。助她圆梦的是张家港全新打造的“互联网+慈善超市”——“今日张家港”云平台。

郭秋妤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但肢体残疾让她的旅游梦一直不能如愿。

今年4月,郭秋妤通过“今日张家港”云平台发布了“想要一辆轻便轮椅”的心愿。通过云平台,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医生陆佳伟了解到她的心愿,便自费给她购买了一辆崭新的轮椅。“我坐着它去了张家港湾、香山、凤凰山景区,还坐高铁去过南通。真的非常感谢好心人的帮助。”郭秋妤说。

2020年12月,张家港市“互联网+慈善超市”上线,依托“两微、两端”即“张家港民政”“阳光e助”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张家港”App、江苏政务服务张家港旗舰店网站,实施“物质+服务”双重帮扶,通过困难群众在线申请,爱心人士“宅家式”捐赠,快递免费派送的方式,提升社会救助参与度,实现需求和资源的精准对接、动态跟踪、高效送达,让慈善资源和困难群众需求实现“人对人”“门到门”的精准对接,构建起“云端慈善”强磁场。截至目前,该平台吸引港城各界力量捐赠物资(服务)达948件(次),帮助困难群众791人次。

“社会救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整合政府资源,更要统筹社会力量,形成全员、全域、全效的大救助体系,推动‘弱有所扶’向‘弱有众扶’转变。”范一明说。

近年来,张家港市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创设慈善项目库,涵盖453个项目,包括扶贫济困、助学助医、关爱残疾人等;推动村级医疗互助基金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进一步缓解困难家庭医疗支出负担,目前该市194个村(社区),在册参保人员60.1万人,累计募资1.67亿元、补助14.02万人次、补助金额1.24亿元,经测算,基础报销比例提高5%至10%,大病报销比例提高10%至20%。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困难群体需求的多元化。为此,张家港市在持续完善物质救助的同时,聚焦扶贫扶弱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救助关爱援助项目,为困难群众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推进全方位帮扶,释放救助温度。

为出行不便的残障人士家庭安装无障碍设施,为慢性疾病家庭提供“一对一”营养指导,为单亲家庭提供解压方法等服务……张家港从困难对象的个人发展、子女需求和社会支持等角度进行评估,梳理出4大类25小类关爱援助项目,帮助困难对象改善心理素质、发展就业技能、提升专业素质等。自2017年试点以来,该市投入700余万元实施关爱援助项目76个,开展个性化服务7000余人次,总受益达16.2万人次。

相关稿件